制沙生產線主要由鄂式破碎機、第三代新型制沙機、振動篩、洗砂機、皮帶輸送機組合而成,根據不同工藝要求,用合適型號設備進行配置,發揮其最佳性能。
制沙生產線工藝流程介紹:首先,石料由粗碎機(如:鄂式破碎機)進行初步破碎,然后,產出的粗料由膠帶輸送機輸送至細碎機(細碎對輥破碎機)進行進一步破碎,細碎后的石料進振動篩篩分出兩種石子,滿足制砂機進料粒度的石子進第三代制砂機制沙,另一部分料返回再進細破,進制砂機的石子一部分制成砂,經洗砂機(可選)清洗后制成成品砂,另一部分進制砂機再次破碎,最終產出符合要求的各種砂料。
 
制砂生產線的一般流程是振動給料機—顎破—細破(制砂機、反擊式破碎機、錘式破碎機、沖擊式破碎機)—振動篩—二次破碎(制砂機)—洗砂機—成品砂石,中間以皮帶輸送機傳送物料。制砂生產線是根據石料的特性可以采取一級或者二級破碎工藝。
在制砂生產線中,制砂機是重要的細碎設備,主要負責經過顎破初次破碎后的石料的進一步粉碎工作。制砂機的工作原理致使石料破碎到了細小的粒度,在經過篩分設備就可以得到不同規格的石子了。在石料破碎的過程中,顎式破碎機起到粗碎或者中碎的工作,不能夠將石料粉碎到工程中所需要的尺寸,必須經過制砂機的進一步破碎才可以。因此制砂機在制砂生產線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。
改革開放以前,砂石生產方式比較落后。大多數采用的都是天然砂石經過人工的篩選而得來的。這種方式效率低下,砂石質量不高,同時也對自然砂石的資源造成著一定的威脅。當時沒有自動化的設備,砂石廠比較少。后來隨著建設的逐步推進,砂石料需求大增,原始的人工篩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建設需求,所以,人們不斷探索出機制砂生產線方式,提高了砂石生產效率也提高了砂石質量。